教育家精神薪火相传 “北京中医药大学名师工作坊”名师谈教育

新闻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24 09-29 11:24:06
分享
作者:中国中西医网
本文标签: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中医三院 王庆甫 裴晓华 陈卫衡 王国华 崔红生

为迎接北中医三院60周年院庆和第40个教师节,弘扬教育家精神,北中医三院于8月26日下午和27日下午分别邀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名师工作坊”的王庆甫教授、裴晓华教授、陈卫衡教授、王国华教授、崔红生教授进行教育报告。会议由汤玲副院长主持,赵永烈处长、教研室主任、秘书和部分教师参加了会议。

046386105870724883445611640.jpg

王庆甫教授在报告中回顾了北中医三院的教学情况。他提到,自2006年划归北京中医药大学后,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成绩突出,获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并成功跻身三甲医院之列。医院的发展依靠人才,大学调入了大批青年才俊,支持教学医疗科研等工作,如今已是医院各领域的带头人。王教授强调,教师队伍质量高,博硕士占比高,尽管医院教学条件相对薄弱,但通过教师的付出,在大学各级部门的指导下,逐步承接了大学的各层次各类型教学任务。

崔红生教授以“我能给学生带来什么”为题,强调作为导师应该从临床技能提高、科研思路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他指出,作为老师还应多跟诊与值班、多思悟、多写论文与标书、勤沟通等方面提升自身素质,应教学相长,为学生树立榜样,也要包容不一样的学生。

王国华教授以“不忘初心行仁术,牢记使命育人才”为题,介绍了自己的教师体会。他强调,医生关乎人的性命,教师关乎人的命运,临床教学医院教师要以仁术仁心对待患者与学生,好老师对学生的人生影响深远。

陈卫衡教授以“言传身教培养医教研骨伤通才”为题,指出作为导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大胆假设、仔细求证、简单运用、问题导向、严肃严谨;在指导中启发思路为主;为学生提供资源,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撰写文章,鼓励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参与大会发言。

裴晓华教授介绍了个人成长经历,从大学外科教师开始,作为助教全程听课、参加辅导、画图,经历多次试讲方能讲课,而且教学任务也重,与老教师夜晚备课情景历历在目。丰富的备课笔记也展现各个大学教研室的历史。

汤玲副院长代表参会人员总结发言,她表示,五位北中医三附院名师以自己的职业成长经历和临床教学实践诠释了教育家精神,他们是教育家精神的受益者,也是倡导者和践行者。他们心中装着学生、患者、医院,是我们三附院的榜样和楷模。

046386105879140500086497476.png



本站内容来源中国中西医信息网原创及公开信息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进行处理